作科所史利玉、孟颖颖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
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办法》,为了落实对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奖励政策,鼓励在站博士后不断取得高水平成果。院博管会每年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博士后,经过申报、推荐和平选,我所史利玉、孟颖颖博士被评为2013年度院优秀博士后,院博管会将颁发奖金,作科所将给予配套奖励。
史利玉博士2012年2月进入我所做博士后科学研究。主要从事玉米抗病基因的挖掘及利用,并取得了主要进展:一是利用X178×B73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在玉米第8染色体8.03处检测到1个主效抗粗缩病QTL,可解释28%的表型方差,其抗性来源为亲本X178;二是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方法,验证抗玉米粗缩病的候选基因ZmeIF4E,确定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EECCRCAH1和GT1 motif与粗缩病抗性显著相关;三是利用全基因组分布的41101个SNP标记及161份玉米自交系,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检测到与灰斑病抗性显著相关的51个SNP(P < 0.001),筛选出12个灰斑病抗性分子靶点,确定3个抗病候选基因。史利玉博士主要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玉米第1染色体耐旱主效QTL区段基因发掘与功能解析”研究,其2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Molecular breeding等SCI学术刊物。
孟颖颖博士2012年7月进入我所做博士后科学研究,主要从事大豆隐花色素CRY的功能研究,发现了与其有蓝光依赖相互作用的bHLH家族转录因子GmCIB1基因,通过大豆遗传技术对其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主要在大豆叶片衰老调控中起到作用,GmCRY2延迟叶片衰老,而GmCIB1促进衰老。对其调控机理深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GmCIB1通过与衰老相关基因GmWRKR53b启动子区的E-box结合来促进其转录,而蓝光条件下GmCRY2通过与GmCIB1的相互作用来抑制GmCIB1&E-box的相互的作用,从而延迟叶片衰老。研究还发现,拟南芥WRKR53是典型的衰老相关基因,而大豆中的同源基因GmWRKR53b的功能至今很少见报道,而在前期工作中发现其是GmCIB1的下游靶基因,推测其可能在叶片衰老调控中其作用,而大豆叶片衰老对产量、抗逆性均起到很大的作用,对GmWRKR53b的功能展开研究,同时得到了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基金的资助。其三篇文章已发表在The Plant Cell等学术刊物。
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