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研究生教育» 博士后培养» 博士后导师» 作物分子生物学

傅永福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姓  名:傅永福   性 别: 男 
职  称:研究员   
联系电话:010-82105864      
电子邮箱:fuyongfu@caas.cn       
个人网页:
课 题 组:大豆发育生物学

本人简历:
    傅永福,博士,研究员。1984年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并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至1989年9月在福建省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任教。1989年7月至2000年10 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求学和任教,先后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2000年10月赴英国John Innes Centre做博士后访问研究,并于2001年12月随导师George Coupland转至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继续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12 月回国受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杰出人才二级岗。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有自然科学基金、863、973、支撑计划、转基因专项、中国农业科学人才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等项目,这些项目主要侧重基因的功能及应用基础研究。曾在PNAS、Plant Cell、PMB、Planta、J Plant Physiology、PLoS ONE、BMC Plant Biology、BMC Molecular Biology等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获得专利8项。
研究方向:
    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侧重于大豆基因功能研究方法以及光周期广适应性和磷胁迫广适应性及其进化机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方法学研究。建立系统有效的、适合于大豆功能基因研究的方法,包括稳定遗传转化、瞬时表达、突变体产生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手段;(2)生物学问题研究。①研究生物钟、开花基因和育性基因等方面剖析花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其与营养生长的关系,提高大豆的光周期广适应性强度和产量;②研究磷载体和肌醇六磷酸酶的功能,提高大豆的磷胁迫广适应能力,实现高效磷吸收、转运和循环再利用的目标;③同时研究光周期广适应性和磷胁迫广适应性的互作关系。(3)基因调控机制研究。通过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的途径,将集中在基因转录后和蛋白质翻译后的分子调控上,尤其是蛋白质的SUMO化修饰和核膜孔复合物介导的核质运输机制;同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研究大豆基因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中的关系;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豆生产实际,转化为生产力。
主要贡献:
1)建立大豆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获得大量稳定遗传转化系。
2)建立高效、多功能、可塑性强的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体系。
3)发现大豆的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多个CO-FT调控子协同调节大豆开花时间。
4)证实隐花色素蛋白水平的调控与大豆对纬度分布的适应性相关。
5)系统分析大豆磷转运蛋白PHT1的进化和功能分化特性。
6)分离鉴定出一个大豆单株高产基因和一个大豆大籽粒基因。
7)发现核膜孔蛋白参与开花时间、生物钟、衰老等重要发育过程的调节。
8)发现SUMO参与开花时间和植物育性的调节。
在研科研项目:
1)拟南芥核膜孔蛋白NUP96对生物钟调控机制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拟南芥核膜孔蛋白Nup98对植物衰老调节机制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3)大豆氮磷钾营养高效基因的功能研究,转基因专项,主持人
4)大豆、油菜、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863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主要论文和著作:
1)Guo G, Xu K, Zhang X, Zhu J, Lu M, et al. (2015) Extensive Analysis of GmFTL and GmCOL Expression in Northern Soybean Cultivars in Field Conditions. PLoS One 10: e0136601.
2)Fan C, Hu R, Zhang X, Wang X, Zhang W, et al. (2014) Conserved CO-FT regulons contribute to the photoperiod flowering control in soybean. BMC Plant Biol 14: 9.
3)Li Q, Fan C, Zhang X, Wang X, Wu F, et al. (2014) Identification of a Soybean MOTHER OF FT AND TFL1 Homolog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PLoS One 9: e99642.
4)Fan C, Wang X, Hu R, Wang Y, Xiao C, et al. (2013) The pattern of Phosphate transporter 1 genes evolutionary divergence in Glycine max L. BMC Plant Biol 13: 48.
5)Li F, Zhang X, Hu R, Wu F, Ma J, et al. (2013)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FKF1 and GI Homologous Genes in Soybean. PLoS One 8: e79036.
6)Wang X, Fan C, Zhang X, Zhu J, Fu YF (2013) BioVector, a flexible system for gene specific-expression in plants. BMC Plant Biol 13: 198.
7)Wu FQ, Fan CM, Zhang XM, Fu YF (2013) The phytochrome gene family in soybean and a dominant negative effect of a soybean PHYA transgene on endogenous Arabidopsis PHYA. Plant Cell Rep 32: 1879-1890.
8)Xue ZG, Zhang XM, Lei CF, Chen XJ, Fu YF (2012)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one ZEITLUPE homolog GmZTL3 in soybean. Mol Biol Rep 39: 1411-1418.
9)Hermkes R, Fu YF, Nurrenberg K, Budhiraja R, Schmelzer E, et al. (2011) Distinct roles for Arabidopsis SUMO protease ESD4 and its closest homolog ELS1. Planta 233: 63-73.
10)Wu FQ, Zhang XM, Li DM, Fu YF (2011) Ectopic expression reveals a conserved PHYB homolog in soybean. PLoS ONE 6: e27737.
11)Hu R, Fan C, Li H, Zhang Q, Fu YF (2009) Evaluation of putative reference genes for gene expression normalization in soybea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BMC Mol Biol 10: 93.
12)Zhang Q, Li H, Li R, Hu R, Fan C, et al. (2008) Association of the circadian rhythmic expression of GmCRY1a with a latitudinal cline in photoperiodic flowering of soybea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5: 21028-21033.
获得专利:
1)傅永福,吴卓晶,张晓玫,大豆生物钟基因GmLCL1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2014.9.17,中国,ZL201210217674.8。
2)傅永福,范成明,张晓玫,大豆衰老诱导的磷转运载体GmPHT07,2013.8.21,中国,ZL201210078492.7。
3)傅永福,张晓玫,大豆GmCOL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2013.8.21,中国,ZL201110033085.X。
4)傅永福,江颖,柳霖坡,张晓玫,拟南芥花和胚胎特异启动子EL5和EL6及其应用,2013.7.10,中国,ZL201110045893.8。
5)傅永福,范成明,张晓玫,大豆磷转运蛋白GmPHT15及应用,2013.7.10,中国, ZL201110228424.X。
6)傅永福,张晓玫,大豆GmFTL4蛋白和GmFTL6蛋白及其应用,2013.7.10,中国,ZL201010133531.X。
7)傅永福,张晓玫,大豆GmFTL3蛋白和GmFTL5蛋白及其应用,2013.7.10,中国,ZL201010111911.3。
8)傅永福,张晓玫,大豆GmFTL1蛋白和GmFTL2蛋白及其应用,2013.7.10,中国,ZL200910237919.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