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3][朝闻天下]奋进强国路·为了总书记的嘱托 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席全国两会政协界别联组会,就来到科协、科技界别,他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就。当年联组会上建言的委员们,既是中国创新之路的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奋斗者。
今年春节假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坚守科研一线,和时间赛跑。围绕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新品种,科研人员在数以万计的种子里反复实验。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我们国家只有18亿亩耕地,但是有14亿人口,我们用18亿亩耕地让14亿人获得更多的、所需要的好的食品,我们有很大程度是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够完成。
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总书记的讲话,让当时与会并参与发言讨论的万建民委员倍感振奋。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总书记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谋划和考虑。总书记提出要加快科技创新,走创新道路,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我们要想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农业也必须要走向一个现代化的道路,就是农业必须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创新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广袤田畴,平田整地用上了北斗导航,施肥打药用上了无人机。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经过“十三五”期间育种科技攻关,我国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总体实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万建民院士团队在生物育种技术上不断攻关,在培育出亩产1287公斤的超级稻品种的基础上,他们聚焦培育更多优质、高效、功能专用型水稻新品种。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万建民:十八大以来,充分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调动了广大科研人的积极性,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使命感。我们一定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的努力,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眼下,在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带领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的师生,围绕黄河水沙调控开展研究。在2013年全国两会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王光谦院士关于科研人才培养机制建议的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光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他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谁也不会送给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解决。
科技创新,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至关重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2013年,王光谦受清华大学选派来到青海,也是青海大学、青海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位院士。从清华到青海,王光谦院士不仅带来了自己的科研课题,还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组合拳,为西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光谦:创新最重要的是需要创新人才,2013年我刚去青海大学当校长的时候,青海大学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是97位,一直到现在应该是有540位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所以原来西部的人才的饥荒问题,现在我觉得有根本的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展开。“十三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44万亿元,这个数字在“十四五”开局首年,又增长到约2.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与此同时,从人才评价机制到人才激励机制,再到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一系列改革,催生新的活力,强大的人才引擎为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梁铮铮 马力 魏帮军 邱新鲁 河南台)
http://tv.cctv.com/2022/03/06/VIDElOpaag8YVICOFDTwgAgV220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