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新华网独家连线】这个关乎中国人“饭碗”的问题,万建民院士有话说!

【新华网独家连线】这个关乎中国人“饭碗”的问题,万建民院士有话说!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袁晗 刘厦 陈杰)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什么是种质资源?它和国家粮食安全有何关联?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必须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新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

一粒小小的种子到底多重要?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要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种子,就是品种,是决定产量的最基本的要素。

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要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这是种子的基础和源头。“解决好种子问题,首要任务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质库建设。”万建民说,建设国家种质资源库,实际上就是把优异的基因资源储存起来,也是保护好这些战略性资源。

万建民介绍,比如水稻种,在常温下,只能保存1年至2年,但是如果是零下18度,湿度小于50%的国家种质库,种子在这里的保存寿命可延长到50年。

在我国,能将种子保存寿命延长到50年以上的长期库有两个。现在位于北京的这个国家种质库保存了粮、棉、油、果、蔬等340种作物,主要任务是对农作物、蔬菜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长期战略保存。另一个长期库是位于青海西宁的复份库。

另外,新的种质库正在建设,设计容量为150万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种质库。

还面临哪些问题?

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但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玉米、大豆、个别蔬菜品种等竞争力不强。

万建民分析,除了耕地、水等条件外,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水稻、小麦等口粮方面的科研和人力投入更多,大豆和玉米方面投入资源相对有限,同时生物育种等技术应用还不充分。

他举例说,中国的鸡肉市场主要有白羽鸡以及黄羽鸡两大品种为主。虽然中国本土的黄羽鸡吃起来口感相对比较好,但白羽肉鸡凭借着料肉比最低、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可是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其种源却被外资企业牢牢把控。除此之外,高端设施农业中的一些蔬菜,还是国外品种占据主导。

万建民说,种业不仅仅是种源本身,还包含研发和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相关的产业,以及涉及种质资源发掘、保护与创新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等。

如何从“吃饱”到“吃好”?

近年来,在不断提升产量潜力的同时,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关注营养和健康。万建民说,我们要不断地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尽可能生产更多的饲料作物,要满足养殖业,提供更多的猪牛羊肉、蛋、奶,来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准。

中国蔬菜种业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加大蔬菜的育种,生产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另外,我国水稻品种培育还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和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新型低谷蛋白水稻品种“W088”,做的米饭不仅可吸收蛋白显著降低,且食用后升糖指数低,适合有慢性肾脏病、糖尿病人群。

万建民说,在基础研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做强企业,建好基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链接:http://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5a8600a95daa15872f2b39091e3a6bc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