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经济日报]儿童节哪里去?农科试验田带小朋友们“涨姿势”!

[经济日报]儿童节哪里去?农科试验田带小朋友们“涨姿势”!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到了!今年的儿童节,小朋友们都会去哪里过呢?

  是游乐场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还是去饭店吃顿大餐,或者是跟着父母外出露营?

  今天,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次不一样的儿童节!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朋友在观察小麦。

  近距离感受农作物

  你知道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在农田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你对小麦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又了解多少呢?

  小米的祖先是狗尾草 ,难道是真的?

  还有许多农作物你吃过但并不一定认识呢!

  ……

  在今日举办的“作物科普基地公众开放日活动”上,科学家近距离为小朋友介绍农作物的特点、功能、历史等,为他们开启了一场农作物的探秘之旅!

   

  “作物科普基地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作物呀?”参观活动刚一开始,农科院作科所汤沙博士就抛出一个谜语来问大家。

  “是花生”、“是瓜子”、“是蚕豆”……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位小朋友答对了,是花生!”

   

  小朋友们在试验田里看花生的生长。

  紧接着,汤沙介绍说,花生学名“落花生”,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花生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十六世纪传入中国。目前,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我国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小朋友过来,看看这个小麦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高有的矮。”

  “再看看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绿色。”

   

  矮败小麦。

  “对,这就是著名的矮败小麦,是作科所刘秉华研究员创制的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其后代群体中分离出一半矮秆株,表现雄性不育。一半非矮秆株,表现正常可育。”

   

  据了解,诺贝尔和平奖取得者、“绿色革新之父”布劳格先生曾将矮败小麦称为“小麦育种的革新”。我国科学家使用矮败小麦高效育种办法育成国家或省级审定新品种50多个,累计推行2亿多亩,增产小麦60亿公斤,增收90亿元!

  此“农田”非彼农田

  汤沙介绍说,新开辟的科普基地是作科所院部试验基地的一部分,占地约3.6亩,共设置88个小区,每个小区15平方米。展示的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黑麦、豆类、谷子、高粱、黍稷、籽粒苋等20种作物、86个品种。

   

  汤沙在介绍试验田。

  其中,作科所科学家选育而成的“中单909”玉米、“中黄13”大豆、“京粳2号”水稻和“中谷2号”谷子等优良品种,以及我国传统地方品种和优异资源都得到了呈现。

  记者注意到,科普基地所占的只是农科院试验田中的很小一部分。试验田位于北三环联想桥的东南角,总面积约有150亩。由于地处黄金地段,曾经被网友们调侃成“中国最贵农田”。

  

  试验田一角,胡麻开花。

  但是,在科学家们看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汤沙认为,这种宣传是错误的,混淆了农田和科学实验田的概念。“这不是普通的农田,而是作科所的试验田。要做好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田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以传统农业生产田来判断科学试验田的价值。”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科研人员王文生告诉记者,在过去的60多年里,作科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在实验室和试验田的创新研究和不懈努力,为我国培育了大量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创新了多项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培养了大批优秀农业科研人才,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生为小学生授课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品质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用世界7%的土地培育了22%的人口,在这些伟大的成就中,农业科研人员的贡献功不可没。

  

  来自农科院附属小学的带队教师表示,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小朋友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跟农作物、土壤、水分,了解更多书本以外鲜活的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从小树立节约粮食的习惯。

  

  试验田一角,马铃薯开花。

  “此次作科所科普基地开放活动,也让农业科技人才获得了新的思考。讲解员汤沙是作科所的博士生,今天,他已经在这里连续讲解了3个小时了,而且讲得很好,小学生们很喜欢他。”中国作物学会徐琴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汤沙在面对不同年龄层和知识背景的参观人群时,从不同角度、系统地讲解作物相关知识和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科普基地开放不仅拉近了农业科技和公众的距离,也拉近了科技工作者和公众间的距离。让科研工作者不再是埋头苦干,而是把研究成果表达出来、传递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农业、了解农业,这也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