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作科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0
作者:
点击数:
作科所常年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后,欢迎咨询、报名。
联系方式:高老师 010-82105933,gaoya01@caas.cn
合作导师信息:http://ics.caas.cn/rctd/cxyjz/index.htm
2020年度作科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
序号 | 合作导师 | 拟招人数 | 一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1 | 刘旭 | 1 | 作物种质资源学 | 小麦新基因发掘 | 小麦株型新基因发掘 | 孔秀英 010-82105828 kongxiuying@caas.cn |
2 | 王天宇 | 2 | 作物学 | 玉米绿色高产优异基因资源发掘 | 表型与基因组学相结合发掘高配合力、耐旱、抗病玉米资源,创制新时期玉米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联合培育绿色高产高效新品种 | 宋燕春 13691165382 songyanchun@caas.cn |
3 | 黎裕 | 1 | 作物学 | 玉米抗旱基因资源发掘 | 表型与基因组学相结合,克隆抗旱基因并进行功能验证,挖掘优异等位基因,创制突破性新种质 | 宋燕春 13691165382 songyanchun@caas.cn |
4 | 邱丽娟 | 2 | 种质资源 | 大豆优异基因发掘 | 大豆株型和优质相关基因功能鉴定及演变规律研究 | 邱丽娟 010-82105840 qiulijuan@caas.cn |
5 | 周美亮 | 1-2 | 作物学 | 荞麦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机制解析 | 野生荞麦驯化分子机制;基于重测序技术的荞麦基因挖掘与机理解析 | 周美亮 010-82106367 zhoumeiliang@caas.cn |
6 | 杨平 | 2 | 作物学 | (1)大麦野生近缘属种的收集评价鉴定和遗传解析;(2)麦类作物土传病毒的遗传抗病性机制解析 | (1)采用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等方法,分析大麦野生近缘属种的地理起源、自然变异和进化选择;(2)采用植物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研究麦类作物土传病毒病害的致病机制以及抗病基因/资源挖掘 | 杨平 010-82107467 yangping@caas.cn |
7 | 李英慧 | 2 | 作物学 | 大豆基因组学;大豆功能基因组学 | 利用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技术发掘大豆产量新基因,阐明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阐明产量和光周期相关基因的功能 | 李英慧 010-82105841 liyinghui@caas.cn |
8 | 王建康 | 1 | 作物学 | 数量遗传/植物育种方法 | 各类群体的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的有效遗传分析方法、基因到表型预测方法、遗传分析和育种模拟预测工具 | 王建康 010-82105846 wangjiankang@caas.cn |
9 | 刘旭 | 1 | 作物学 | 小麦基因资源 |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功能解析 | 高丽锋 010-82105830 gaolifeng@caas.cn |
10 | 刘斌 | 1 | 生物学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 光环境与大豆发育调控 | 刘斌 010-82108435 liubin05@caas.cn |
11 | 孔秀英 | 1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小麦株型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 | 孔秀英 010-82105828 kongxiuying@caas.cn |
12 | 刘君 | 1 | 作物学 | 生物信息学 | 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群体定位与多组学数据分析 | 刘君 010-82105869 liujun@caas.cn |
13 | 马有志 | 1 | 作物学 | 基因工程 | 作物抗逆分子改良育种 | 徐兆师 010-82106773 zuzhoshi@caas.cn |
14 | 叶兴国 | 1 | 作物学 | 高效小麦转基因材料创制及几个重要基因编辑材料功能解析和分子机制研究 | 获得过表达TaCB1基因、无筛选标记的小麦材料,将其进一步用于小麦转化和基因编辑工作,并对TaMTL、TaQ和TaWxy等基因编辑材料进行功能解析和分子机制研究。 | 叶兴国 010-82105173 yexingguo@caas.cn |
15 | 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 | 2 | 作物学 | 作物基因编辑技术研发 | 利用水稻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研发基因定点替换技术。 | 隋毅 010-82105171 suiyi@caas.cn |
16 | 李文学 | 1-2 | 生物学 | 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 | 养分胁迫胁迫对玉米根系发育的影响 | 李文学 010-82105799 liwenxue@caas.cn |
17 | 孙君明 | 1 | 作物学 | 大豆分子育种 | 大豆重要品质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 李斌, 010-82105805,libin02@caas.cn |
18 | 韩天富 | 1 | 作物学 | 大豆分子育种 | 大豆光温适应性改良的分子基础 | 韩天富 010-82105875 hantianfu@caas.cn |
19 | 李桂英 | 2 | 作物学 | (1)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布局; (2)高粱品种-环境-栽培措施的互作机理 |
(1)根据气候环境、品种适应性及种植制度的变化,优化生态区划和品种筛选试验区域网络;建立生长模型,阐明品种与生态类型的互作关系;结合多年光、温、水、土、灾害数据,建立生态适应性评价标准和品种布局体系;完善生态区划,制定品质区划。 (2)基于主产区光温水资源与土壤养分特征,以及区域代表性品种的产量、品质形成特点,探索水分、密度、施肥、播种期等栽培措施对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果,明确品种-环境-栽培措施之间的互作关系,揭示其生理机制及优质、高产调控途径。 |
李桂英 010-82108601 liguiying@caas.cn |
20 | 夏先春 | 1 | 作物学 | 作物遗传育种 |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精细定位及克隆 | 夏先春 010-82108610 xiaxianchun@caas.cn |
21 | 夏兰琴 | 2 | 生物学 | 农作物基因组编辑 | 基因组编辑新技术、新方法及水稻小麦重要农艺性状改良。 |
夏兰琴 电话:01082105804 Email:xialanqin@caas.cn |
22 | 谢传晓 | 1 | 作物学 | 植物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 |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研发 | 谢传晓:010-82107464;xiechuanxiao@caas.cn |
23 | 李少昆 | 2 | 作物学 | 玉米栽培与生理 | 玉米生理生态与高产潜力探索;精准监测与栽培;机械化栽培 | 明博 010- 82105791 mingbo@caas.cn |
24 | 张卫建 | 2 | 作物学 | 作物耕作与农田生态 | 以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为主要对象,农田生态系统(稻田、旱地)为边界,重点研究耕作技术和气候等变化对作物-土壤系统碳氮的综合影响及其环境效应,揭示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变化的地上地下生物学互作过程与机制,探明作物丰产优质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耕作技术途径。 | 邓艾兴 010-62156856 dengaixing@caas.cn |
25 | 周文彬 | 2 | 作物学 | 作物光合生理/作物栽培生理 | 作物产量潜力提升的光合生理与分子机制 | 周文彬 010-82107841 zhouwenbin@caas.cn |
26 | 吴存祥 | 1 | 作物学 | 栽培生理 | 大豆开花与结瘤的协同调控 | 吴存祥 010-82105865 wucunxiang@caas.cn |
27 | 金秀良 | 1 | 农学 | 作物表型与精准农业 | 1.作物表型多源影像数据处理与分析 2.光学传感器与田间可移动平台的综合研发 |
金秀良 010-82105097 jinxiuliang@caas.cn |
28 | 董志强 | 1-2 | 作物学 | 作物栽培学(化学调控) | 在作物生理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索温度胁迫下(高温、低温),高分子蛋白金属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作物(粳稻、玉米、小麦)抗逆性、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穗发育和籽粒灌浆的激素机理和分子机理;明确温度胁迫下,高分子蛋白金属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高产稳产的最佳施用时期和剂量。 | 董志强 010-82106043 dongzhiqiang@caas.cn |
29 | 徐江 | 1-2 | 作物栽培与耕作 | 作物生理 | 以玉米或水稻为材料,综合运用作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并结合多组学分析技术,研究作物高产高效相关的生理与分子代谢过程,解析与光合碳同化、籽粒灌浆和氮素吸收同化相关的生理生化及分子调控机制。 | 徐江,010-82106043,jiangxu_x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