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作科所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年度进展交流

作科所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年度进展交流

1月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粮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和“黄淮夏大豆优质高产耐密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处长王文月,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叶玉江,万建民院士、钱前院士,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局长李新海,作科所所长周文彬以及来自18家单位的项目咨询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主持。

会上,项目专家组听取了项目首席专家徐建龙研究员和韩天富研究员关于项目的总体实施情况,以及各课题年度任务研究进展的汇报,肯定了项目实施成效,并对项目和各课题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措施、标志性成果的凝练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王文月强调,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做有用的科研,加快科技攻关成果落地;要凝练亮点和标志性成果,支撑产业发展;要守住底线,规范科研管理,加强监督,保障项目任务目标高标准完成。

叶玉江指出,一是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重点突破种质资源形成规律解析,加快优异新种质创制与应用;二是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端,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全过程研发体系,系统性推进项目实施;三是要科学合理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关键节点考核与监督管理,优化技术路线,合力攻关,推进标志性重大成果产出。

万建民院士对项目实施以来的总体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项目全体成员要围绕三方面协作攻关,一是要明确项目的任务目标,围绕核心内容,突出研究重点;二是要重视解决产业问题,根据不同作物产业需求,定向创制重大突破性新种质;三是要加强运用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创制优异新种质。

2024年度,“主粮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项目构建了小麦和玉米的高质量泛基因组,克隆了驯化和育种选择关键基因19个,鉴定到参与淀粉合成途径调控的新基因和新位点3个,解析资源形成与演化分子调控网络4个;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7篇,;申请专利9项,授权专利1项;审定品种1个,创制新材料5份。“黄淮夏大豆优质高产耐密新种质创制与应用”项目建立了常规育种技术、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前沿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大豆种质创新技术体系,优化了大豆育种材料性状精准鉴定平台,完成了对1981份育种材料的耐密、抗病、耐逆等性状的鉴定和基因型鉴定,创制了高产耐密、优质专用、抗病耐逆等大豆优异新种质21份,为大豆育种提供了优异的亲本材料。

图片7.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