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召开荞麦优异种质和新品种田间展示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湖南省凤凰县举办荞麦优异种质和新品种田间展示及利用研讨会,促进荞麦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进展交流,推动荞麦产业提质增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作科所所长周文彬研究员,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研究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山等领导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活动期间,10余家科研院校、相关企业代表前往凤凰县新场镇合水村,先后参观了“荞家小院”、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周美亮专家工作站、荞麦保种试验基地,观摩了苦荞优异地方品种、“金荞-苦荞”远缘杂交新材料、高产易脱壳新品种“中荞121号”等。团队领衔专家周美亮研究员就“苦荞高黄酮和易脱壳新品种”选育作了学术报告,并介绍了近年来在凤凰县开展的科研工作及科技服务工作。劲牌有限公司、北京浩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汉方药食同源食品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荞麦加工产品情况。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期待未来加强合作,形成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西藏山区协同发展的荞麦产业联盟。
钱前院士充分肯定了周美亮带领荞麦团队在荞麦种质资源和新材料原始创新中做出的辛勤工作和积极成效。他强调,要加强合作和科企联合,在新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育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荞麦新种质。要进一步挖掘荞麦产业的优势和特点,做好荞麦精深加工,推广“荞麦+”的套种模式,发展荞麦农旅融合,以科技创新促进苦荞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推进荞麦产业升级换代,实现荞麦全产业链发展,把荞麦产业做大做强。
柏连阳院士指出,周美亮带领团队长期扎根湘西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湘西大地,突破新基因、新材料,在苦荞新种质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做出亮眼成绩,希望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科院继续紧密合作,为湘西州乃至武陵山区荞麦产业的发展做好技术支撑,为山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据周美亮研究员介绍,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保健功效,同时对救灾备荒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是世界荞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年均栽培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年均总产约120万吨,占世界总产的40%,我国总产的20%出口至日本、韩国和欧盟各国。目前,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高产、优质、及加工专用型等新品种。作科所历时8年,利用荞麦野生近缘种优异基因改良栽培荞麦,突破了荞麦远缘杂交的难题,创制了一批“金荞-苦荞”杂交的遗传基础材料和育种应用材料,培育出广适性高产“中苦3号”、广适性高产易脱壳“中荞121”等优异新品种。
2018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联合湖南省农科院,与凤凰县农业农村局开展荞麦产业合作,并成立专家工作站,在新场镇合水村建立了保种基地。一是对本地荞麦种质资源搜集保护与鉴定评价,提纯复壮了凤凰本地凤苦系列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二是利用苦荞抑制部分杂草和落粒性,创新经济林下套种苦荞新模式;三是积极引荐国内苦荞加工龙头企业与当地合作,推动苦荞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促进苦荞下游加工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和荞麦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较大贡献。
湖南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国内有关科研单位,10余家荞麦相关企业参加了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