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前院士带队考察四川凉山荞麦产业
12月19日-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带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对凉山州荞麦产业进行调研考察,并出席了在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举行的“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凉山州农科所荞麦产业合作研讨会暨荞麦产业扶贫汇报会”,为当地荞麦产业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据周美亮研究员介绍,为响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凉山时明确指出的发展适合当地的苦荞等产业的号召,自2018年起,在部、院党组、所党委的领导下,作科所组建苦荞产业科技帮扶团队,牵头开展荞麦产业科技帮扶工作:在凉山州建立了我国最大的金荞麦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野生荞麦资源扩繁和鉴定基地;选育的新材料比本地主栽品种产量提高13%,在昭觉和甘洛试验点亩产接近200公斤;举办农民培训3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1万余人,发放荞麦技术宣传册1万余册,通过基地示范+科普宣传+技术培训三者结合的方式提高单产,带动了5000余户贫困农户增产增收,受技术指导和服务的荞麦平均亩产达123kg,较对照增产5.3%;直接服务荞麦生产面积达1.0万亩,辐射带动荞麦5.2万亩。并建议,成立国家荞麦产业联盟,加强荞麦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参与制定荞麦相关行业标准,确保荞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汇报了就荞麦产业发展在凉山乡村振兴中的下一步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钱前院士对凉山荞麦产业科技帮扶表示肯定,同时表示,作科所集中优势力量,大力支持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选育、轻简机械化栽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地方需求,拓展科技帮扶广度与深度,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效衔接,推动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凉山乡村振兴。
据悉,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苦荞主产区,也是全国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20年凉山州剩余7个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作科所副所长周文彬、党办主任杨建仓、人事处处长邢丽丽、荞麦基因资源创新研究组组长周美亮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