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东北玉米机械粒收创新纪录 “田间课堂”超额兑现增产增收承诺

东北玉米机械粒收创新纪录 “田间课堂”超额兑现增产增收承诺

作科所栽培生理创新团队通辽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培训会圆满召开

  10月12至14日,在通辽市庆祝“农牧民丰收节、首届玉米收割节”暨“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系列活动上,由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测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栽培生理创新团队位于科尔沁区钱家店镇20亩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1234.88kg,创东北玉米机械粒收规模种植高产纪录;千亩示范田亩产超1000kg,较当地农户平均产量增加450kg以上。经农技部门测算,示范田亩均净收入1529.4元,较农户亩均增收918.9元,极大提升了通辽玉米产业竞争力,超额兑现了助力当地增产增收的承诺。

  

  通辽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800万亩,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5%,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生产以及玉米深加工基地。团队历时17年在全国多个生态区组织实施玉米高产潜力探索,明确了以“密植增穗增产,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高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连续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记录。2020年通辽地区经历春季低温、夏季干旱以及秋季台风冰雹等多次灾害性气候过程,但示范区的玉米长势良好、抗逆性强、产量稳步提升。示范区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高于农户水平近一倍,实现了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协同提升。

  

  团队首席李少昆研究员介绍说,为更好发挥产业优势,受通辽市农牧局、科尔沁区及科左中旗政府邀请,该团队先后建设了4处现代玉米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集作物学基础理论研究、高效生产技术研发和技术示范推广于一体,探索出了一条科研与产业紧密衔接,相互促进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团队面向通辽市玉米产业需求,开展了浅埋滴灌生产条件下的高产宜粒收品种筛选、高产潜力与密植栽培、水肥高效运筹技术、高质量玉米生产等试验与示范项目。并带领当地合作社具体实施,把试验基地变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田间课堂,宣传推广现代玉米生产理念和技术。下一步,通过通辽市试点成立的黄玉米行业协会、农事综合社会化服务行业协会等组织,团队创新熟化的适宜当地集约化生产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将在全市更大区域内快速复制推广。

  

  本次活动由作科所与通辽市各级政府联合主办,通辽市委副书记杜汇良、副市长张海峰,市农牧局局长姜晓东,科左中旗常务副区长王洪江,科尔沁区副区长王凤森,作科所党委副书记马秀勇等领导出席活动。当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民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活动。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藏粮于技”重大任务等多个项目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