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19年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19年工作会议召开

  3月21-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9年工作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方智远院士,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副司长吴晓玲,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作物种质资源中心李立会主任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刘春明代表专项牵头实施单位致辞,高度评价了在全国协作下,2018年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一是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0万份。新收集各类资源9704份,入国家库圃资源10485份,长期保存资源总量达502307份(其中国家长期库435550份,43个种质圃66757份)。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23092份种质的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并评价筛选出781份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为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三是资源得到妥善保存。完成库圃种质资源活力监测12640份,及时更新复壮活力低、长势弱、病害严重的种质10022份,确保了国家库圃资源的安全保存,为分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效显著。通过在线公布优异种质目录、田间展示及定点定向服务等方式,向种业创新、基础研究等提供种质资源36792份,支撑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产业技术体系402个、育成品种85个、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12项、重要论文355篇、著作23部,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张延秋指出,种质资源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树立“种质资源是国家的财富”的认知,要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做出应有贡献。当前种业管理司的职能定位为“保、育、测、繁、推”,其中“保”是第一要务,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和地方两级保护体系建设,建立统一合作、分工明确的全方位保护利用体系;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资源公益性共享和创新资源有偿共享利用机制,加快促进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他强调,国家库(圃)不仅是各类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还应是开展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对外交流、社会认知、科学培训和传播中华文化与农耕文明的平台。

  吴晓玲在讲话中肯定了2018年度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在支撑种业发展、助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外部条件变化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专项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专项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经费使用;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优异种质资源深度挖掘和共享交流;各库圃要积极总结经验和有效做法,继续推进种质资源专项工作,并做好工作成效宣传。

  刘旭院士在讲话中指出,种质资源工作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保存硬件设施等逐步得到提升、经费支持相对稳定,但种质资源工作者也应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应努力工作做出更大贡献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他强调,建成种质资源强国须有三大标志,“在资源研究上有重大新理论产生,在资源保存数量与质量上达到世界第一,在产业支撑等方面须有巨大贡献”,资源工作者要敢于创新,不断攻克资源研究工作中的新问题,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对得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种质资源工作者的使命。

  方智远院士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资源的重要性,介绍了种质资源在蔬菜育种中的典型案例。并对资源工作提出建议:一是继续开展国内偏远地区资源抢救性收集,加强收集育种家手中的优异资源,加大国外引种力度;二是加强资源深度挖掘、精准鉴定,引进新技术,提升种质创新水平;三是加强骨干亲本成因和遗传机制等基础研究,提高育种针对性和效率。

  大会还邀请李立会、伍晓明、刁现民、胡红菊、周美亮等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邱丽娟等15位专家进行了项目汇报,同时与会代表围绕“专项规范化管理和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出席会议的还有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邹奎处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岳增良处长,以及来自全国58家农业科研院校160多位种质资源专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