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所内动态» 深入小麦主产区调研,策划新时期小麦育种策略——我所组织2018年度京外小麦科研考察活动

深入小麦主产区调研,策划新时期小麦育种策略——我所组织2018年度京外小麦科研考察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我所小麦科研工作,加强与国内有关小麦优势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针对小麦产业发展需求,选育优良小麦品种,研发配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5月17-20日,我所组织了京外小麦科研考察活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参加活动。

  刘春明所长、孙好勤书记带队,范静副所长、小麦种质资源、分子、育种、栽培等研究领域专家,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等组成30余人的考察组,赴江苏里下河、河南新乡与安阳、河北赵县、山东济南等小麦不同主产区和生态区,对我所部署的小麦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品种多点评比和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期间,也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石家庄市农科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小麦新品种培育情况和试验基地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了考察与交流。

  继续强化赤霉病抗性材料选育。针对生产上赤霉病发生较重,抗性资源、品种缺乏等需求,我所继续加大力度,在抗性资源筛选、培育方面与相关优势单位开展协同攻关。通过对大量种质资源的反复鉴定及抗性筛选和对我国目前生产上的5个主栽品种进行EMS诱变定向选择,初步获得了130份抗病的材料或突变体,为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支撑。

  普通小麦-冰草多粒育种材料创制成效显著。将来源于冰草P基因组中的育种关键性状基因/QTL,转入小偃6号、小偃22、济麦22、扬麦158等系列主栽小麦品种,利用获得的稳定材料培育出一批以“普冰03-3”为代表的多粒、高千粒重和亩穗数、籽粒均匀、抗病、抗逆等协调表达的育种亲本材料和一批强筋后备新品种,应用前景良好。

  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以轮选13(国审麦20180026)、轮选16(国审麦20180016)、轮选66(国审麦20180019)为主的一批新品种通过2018年国家审定,并且已经许可种子企业经营推广,为国家小麦稳产增产提供了新的品种支撑。同时,优质麦新品种“中麦578”抗寒性好,早熟,籽粒大、角质,优质强筋,熟相好,综合抗病性较好,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中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赤霉病中等偏轻。2017-2018年度正在参加河南省优质组和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域试验,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半冬性组联合品比试验,河北省优质组联合品比试验,在今年春天不利气象条件下,没有出现冻害,表现优异,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应用潜力大。考察组对我所研发的立体匀播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田进行了观摩与考察,该技术亩均穗数达到57.9万,较常规条播亩穗数提高了11%,而穗粒数无明显差异,平均亩增产约8%。同时,利用该技术可减少播前旋耕1-2次,单项即可亩均节约成本40-60元。

  针对这次考察发现的赤霉病危害北移、部分地区倒春寒和茎基腐病危害等问题,刘春明希望我所科研人员加强所内不同中心和与国内小麦育种优势单位全方位合作,培育新一代高产、抗逆、优质小麦新品种,更好服务小麦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