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研发计划 “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课题年度会议在京召开
2018年1月2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项目“小麦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 课题年度交流会议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葛毅强处长、咨询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校长到会指导,作物科学研究所刘春明所长致辞,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魏珣博士、叶世英博士、作物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吴赴清处长,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研究员、课题任务负责人及团队骨干等45人出席了会议。
刘春明所长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就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做了讲话,指出我国种质资源丰富但育种亲本相对贫乏之间的矛盾,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从表型、基因型上对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针对育种需求创制优异种质,为我国粮食作物高效育种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
葛毅强处长首先肯定了召开年度总结交流会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务实、高效的完成项目与课题研究指标、按照规程进行相关任务与经费的调整、成果统计的认定、财务支出与验收注意事项、成果凝练与一体化实施、以及如何建立共享机制促进相关学科发展等问题给予了指导建议。
刘旭院士指出,通过精准鉴定解决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与育种材料不足之间的矛盾,需将表型与基因型鉴定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精准鉴定结果,为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子课题之间、课题、项目与整个专项之间要加强联系,在完成任务指标的同时,注重研究的连续性和可利用性,凝聚亮点,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孙其信校长就主要粮食作物农艺性状在不同生态区开展多年多点综合评价对于育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整体方面对各生态点的鉴定结果归纳总结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和建议。
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研究员就精准鉴定要阐明目标性状与综合性状的协调表达,将骨干亲本与代表品种作为对照研究种质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专项鉴定地点的选择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等问题给予了指导建议。
项目首席刘伟华研究员全面汇报了2017年度项目与课题进展。2017年度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在制定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在主要生态区的表型精准鉴定,小麦表型鉴定分别在山东泰安、河南郑州、河北石家庄、江苏南京、陕西杨凌和四川成都进行,在创制远缘杂交材料、地方品种导入系及创制优异新种质方面针对育种需求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基因型鉴定、引进种质资源、发表高水平论文以及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等方面全面完成了任务指标。
课题参加单位分别就承担任务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后,刘伟华研究员对各研究团队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对2018年度小麦课题的研究任务和中期考核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