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实施十年成绩显著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实施十年成绩显著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38家科研院所的750位专家组成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实施团队,经过10年的努力,在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繁殖更新、鉴定评价、分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收集种质资源57953份;建立了种质资源大规模繁殖更新技术体系,繁殖更新资源共计288988份;完成了3200余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主要作物的精准鉴定评价,发掘了一批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加快了优异资源的有效利用;建立了作物种质指纹图谱数码标识系统,构建了水稻、小麦等作物1000余份优异种质分子标记数据库,为我国种质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分子依据;建立和完善了种质资源分发技术体系和分发信息服务系统,种质资源分发供种能力得到显著加强,比项目执行前提高了4倍多,累计分发资源共37.72万份次;育种单位利用我所分发的种质资源,已培育出一大批新品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推进“十二五”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联合主办、中国水稻所和茶叶所协办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汇报会” 于2011年4月6-8日在杭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刘旭副院长;作物科学所万建民所长、王述民副所长、曹永生副所长;以及来自专项参加单位的17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水稻所程式华所长和茶叶所杨亚军所长到会讲话,会议由王述民副所长主持。

        会议在总结专项实施10年来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专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等,并对未来5-10年专项的实施规划进行了讨论。

        刘旭副院长就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入库和保存,精准鉴定、繁殖更新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万建民所长指出,专项执行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队伍得到了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依然严峻。他要求各位专家认真总结,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未来5~10年,种质资源研究要围绕本领域的科学问题,以及国家重大需求,为育种家和农业生产提供优异资源;同时,扩大国外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注重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利用我所提供的优质、耐冷水稻种质“秋田小町”和“北陆128”,育成的“长白10号”,累计增产1.46亿公斤,获得经济效益2.1亿元。

        棉花优异种质:矮生类型海岛棉(E24-3589),株高只有37cm(普通棉80-120cm)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 会议会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