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抗黄矮病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内容摘要:
小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一旦得病即无药可治。近年来黄矮病发生区从我国西北、华北西部、东北西部正向黄淮麦区、长江流域和东北春麦区扩展,成为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培育抗病新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之一。小麦属内尚未发现有效抗源。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将源自中间偃麦草第7同源群染色体7X(7Ai-1)、第2同源群染色体2Ai-2及第1同源群染色体1Ap上的3个抗黄矮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在世界上首次创造了一系列抗黄矮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新种质,鉴定出具7XL的小片段纯合易位系,具2Ai-2短臂的易位系,具1Ap的附加系和代换系。明确了T7DS?7DL-7XL易位断裂点,定位了7XL上的抗黄矮病基因,并命名该基因为Bdv2。筛选出与Bdv2共分离的9个分子标记,并将其中3个特异标记转化为简便、实用的SCAR标记,已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与其它抗病基因聚合,选育出抗黄矮病和兼抗黄矮、白粉病小麦优良材料和品系;筛选出2Ai-2染色体的15个分子标记,并将其中3个RAPD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确定黄矮病抗性基因位于2Ai-2染色体短臂上,筛选到与其共分离的RAPD标记;筛选到1Ap的生化标记和形态标记。经穿梭育种选育成4个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种张春19、张春20、晋麦73和临抗11,至今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
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