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总体介绍

总体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是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于2003年7月由原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作物育种部分经战略性重组,形成以作物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是我国作物科学领域的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我所国际合作工作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作物科学发展趋势,通过与优势国家或国际组织合作,开展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学研究,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为我国种质资源引进与创新、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解析、优良品种培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构建国际化作物科学研究所,实现资源条件、信息、人才共享,促进我国作物科学发展提供支撑。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1)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技术研究;(2)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策略和手段,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优异育种材料创制和优良品种培育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3)高产、优质、高效耕作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利用。

  我所国际合作工作以国际合作项目争取、资源及智力引进为重点,以联合创建区域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和渠道。目前,已与全球60余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中法禾谷类作物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AAS-CIMMYT)小麦品质联合实验室、CAAS-CIMMYT玉米分子育种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CAAS-Bioversity)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中美小麦品质与抗病性联合实验室、中澳小麦品质与抗病性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与日本、韩国建立了东亚作物科学研究协作网。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国际世界大豆研讨会、第九届国际燕麦大会、中日韩作物科学研讨会、国际谷蛋白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同时,申请并获得了2016年第七届国际作物学大会的举办权。

  “十一五”以来,我所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共128项,其中在研项目33项。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引进了优异基因资源,丰富了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通过筛选,陆续为我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提供了一批基础材料,同时也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国际合作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与美国、法国、CIMMYT等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基因资源发掘及应用基因组学研究,建立了基因型分析与新基因发掘技术平台;解析了重要性状如高产、抗病、抗旱节水的生理和遗传机制,定位、克隆了一批重要基因,促进了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通过加强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研究所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我所将继续围绕研究所国际合作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不断拓展合作渠道,深化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合作体系,促进作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