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首页» 删除栏目» 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子站»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2015
玉米抗穗腐病研究进展
作者:段灿星,王晓鸣, 宋凤景,孙素丽,周丹妮,朱振东.
影响因子:
刊物名称:中国农业科学
出版年份:2015
卷:48 期:11 页码:2152-2164
文章摘要: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中国玉米总产量占全国所有谷物产量的 38.12%。穗腐病是玉米生 产中的重要病害,在降低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产生的毒素也危害人畜安全。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玉 米穗腐病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外对玉米穗腐病的致病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鉴定出 40 余种 病原真菌,其中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和黄曲霉引起的穗腐病发生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建立了 4 种玉米抗穗腐 病鉴定的方法,即双牙签接种法、花丝喷雾法、花丝通道注射法和针刺果穗注射法,从数千份玉米种质资源中筛 选出一批抗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或黄曲霉穗腐病的材料。明确了玉米抗穗腐病的物理与生化机制,主要表现为 抗侵染和抗扩散两个方面。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 QTL 定位研究,在玉米 1—8 号染色体上检 测到 60 余个抗黄曲霉侵染或抑制黄曲霉毒素积累的 QTL;定位了 55 个抗拟轮枝镰孢穗腐病、29 个抗禾谷镰孢穗 腐病、16 个抗伏马毒素和 DON 毒素的 QTL,并通过 meta-QTL 分析获得了数个能稳定表达且贡献率较大的 QTL 位点。 创制了 10 余份抗穗腐病种质,育成了少数对穗腐病具有较好抗性的玉米新品种。尽管如此,抗性研究和抗病育种 成果用于生产实践的事例仍很少,生产上缺乏抗穗腐病且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本文从玉米穗腐病病原类型、抗 性种质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机制、抗病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 穗腐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玉米抗穗腐病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