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作科所牵头提出基于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区划方案

作科所牵头提出基于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区划方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对来自全国各地生产田的76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生育期组精细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各生育期组的分布区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完成了基于生育期组的中国大豆生态区划,为我国大豆引种、育种、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欧洲农艺学报》(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杂志。

生育期是大豆最重要的生态性状,决定大豆品种的适应范围,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和确定品种适宜种植区域的重要依据。生育期组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大豆品种生育期分类方法,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大豆主产国普遍应用。我国是大豆原产国,大豆种植区域广,生态条件多样,耕作制度复杂,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类型较为复杂,影响了大豆育种效率的提高和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本研究明确了中国大豆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品种的生育期归属及各生育期组的分布区域,研究成果将助力中国大豆生育期改良和品种推广的精准化。

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我国东北北部高寒地区存在生育期组比美国MG000组对照品种更早熟的MG0000品种,拓宽了国际大豆生育期组覆盖范围,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建立了我国大豆生育期组划分标准,推动该体系应用于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生育期组0点标识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落成,成为国际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的基准。

作科所宋雯雯博士,作科所博士毕业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刘路平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韩天富研究员、吴存祥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育种领域岗位科学家和全体试验站参与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a.2023.12698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