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我国玉米亩产再创新高 达到1663.25公斤

我国玉米亩产再创新高 达到1663.25公斤

  9月25日,在新疆奇台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实收测产暨现场观摩会上,由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织专家,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的玉米密植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结果显示,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打破现有1517.11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实现146.14公斤的大幅提高,这是该团队第7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作科所党委书记范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科学院院长刘景德等领导,玉米相关专家,当地技术人员等参加了活动。

  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的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面积共200亩,参试品种共78个,由该团队连续12年在此开展玉米产量潜力突破研究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此次测产实收面积合计30亩,结果显示,示范田内包括MC670、中单111、中单8812等11个品种单产均超过每亩1500公斤,高产主要由于亩穗数和单穗粒重均有提高,其中最高产田每亩穗数达到8600穗,每穗单穗粒重达192克。该项技术经过长期研究已趋于成熟,可稳定实现亩产1500公斤水平。

  据团队首席李少昆研究员介绍,研究团队自2004年起,在全国多个生态区组织实施玉米高产潜力探索,明确了“密植增穗增产,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和高效分配”为核心的产量突破途径,创新了高环境压力选择耐密、抗倒品种,高密度种植提高收获穗数;滴水出苗,一播全苗,提高群体整齐度;水肥与化控相结合的抗倒、防衰为核心的高质量群体调控关键技术,构建玉米高产突破的理想株型与密植高质量群体调控栽培理论;并通过解析玉米产量与密度、灌溉量、氮肥用量的耦合关系及群体动态指标与水分蒸散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不同密度、灌溉量、施氮量的群体LAI动态模型和诊断模型,通过融合密植高产农艺措施与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措施的精准运筹管理,实现了高产突破与节水节肥绿色生产的协同,使水分生产效率达到2.5-3.0 kg/m3。该项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藏粮于技”重大任务等多个项目支持,是实施“藏粮于技”以来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

  参会人员还观摩了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和育种企业的78个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挖掘试验,以及示范田正在开展的耐密品种筛选、高蛋白玉米品种、密植高产技术、水肥一体化试验、联合生态与温光效应试验,详细了解了该研究创建的全程机械化密植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和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李少昆研究员还就相关栽培管理技术对当地技术人员进行了田间课堂培训。



TOP